压印地坪基层混凝土之“裂缝隐患(三)” 3、预防措施: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和保温,控制结构与外界的温度差在25℃范围以内,混凝土浇筑后裸露表面及时喷水养护,夏季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,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。冬季应适当延长保温和拆膜时间,使其缓慢降温,以防温度骤变,温差过大而引起裂缝。 (1) 尽量选用低热水泥或中热水泥(如矿渣水泥、粉煤灰水泥)配制混凝土;或混凝土 中掺加适量粉煤灰或减水剂(木质磺酸钙、MF等);或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(90~180d),以降低水泥用量,减少水化热量。选用级配良好的骨料,并严格控制砂、石子的含泥量,降低水灰比(0.6以下);加强振捣,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拉强度。 (2) 在混凝土中掺加缓凝剂,减缓浇筑速度,以利于散热。在设计允许的情况下,可掺 入不大于混凝土体积25%的块石,以吸收热量,并节省混凝土。 (3) 避开炎热的天气浇筑大体积混凝土。如必须在炎热天气浇筑时,应采用冰水或搅拌 水中掺加冰屑拌制混凝土;对骨料设简易遮阳装置或进行喷水预冷却;运输混凝土应防日晒,以降低混凝土搅拌和浇筑温度。 (4) 浇筑薄层混凝土,每层浇筑厚度控制不大于30cm,以加快热量的散发,并使温度分 布较均匀,同时便于振捣密实,以提高弹性模量。 (5) 大型设备基础采取分块分层浇筑(每层间隔时间为5~7d),分块厚度为1.0~1.5m, 以利于水化热的散发并减少约束作用。对较长的基础和结构,采取每隔20~30m留一条0.5~1.0m宽的间断后浇缝,钢筋仍保持连续不断,30d后再用掺有UEA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填灌密实,以消减温度收缩应力。 (6) 加强早期养护,提高抗拉强度。混凝土浇筑后,表面及时用塑料薄膜、草垫等覆盖, 并洒水养护;深坑基础可采取灌水养护。夏季适当延长养护时间。在寒冷季节,混凝土表面应采取保温措施,以防寒潮袭击。对薄壁结构要适当延长拆模时间,使之缓慢地降温。拆模时,块体中部和表面温差控制不大于20℃以防止急剧冷却,造成表面裂缝;基础混凝土拆模后应及时回填。 (7) 加强温度管理。混凝土拌制时温度要低于25℃;浇筑时要低于30℃。浇筑后控制 混凝土与大气温度差不大于25℃,混凝土本身内外温差在20℃以内;加强养护过程中的测温工作,发现温差过大,及时覆盖保温,使混凝土缓慢地降温,缓慢地收缩,以有效地发挥混凝土徐变特性,降低约束应力,提高结构抗拉能力。